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揭穿《戚本禹回忆录》中的谎言(18)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逄先知说:“我在田家英出事后,是销毁过一些材料,不是文件,也不是烧的。这件事,我当时就交代清楚了,后来组织上也已查清。几十年后,戚本禹别有用心地旧事重提,我在这里必须加以澄清。我销毁的材料,是参加《毛泽东选集》第5卷工作时,为了工作需要,做的一些毛主席重要著作摘要。当时是在一种紧张的情况下干出来的一件蠢事。是销毁什么东西把抽水马桶堵了呢?是一个笔记本,里面记有我在1963年秘书室室务会议上批评戚本禹的发言稿,害怕戚本禹报复,才下决心销毁。这个笔记本很厚,是道林纸的,有一个厚纸壳子,这一下就惹出了大祸!”

逄先知说:“戚本禹采取他在《回忆录》中一贯使用的造谣诬蔑、夸大其词的手法。说什么我写了一百多张纸的揭发田家英的材料,这完全是夸张。戚本禹甚至说我揭发田家英说过:‘主席死后,也会摆在水晶棺里,最后,也会像斯大林那样,被后人焚尸扬灰的。’这是十分恶毒的造谣诬蔑,既是对田家英的诬陷,又是对我的诬陷。”

参加座谈的同志都说,1962年以后,田家英虽然对毛主席有些不满,但绝不会有这样的仇恨。田家英总是希望重新得到毛主席的信任。1962年以后,每当主席让他办一件事的时候,他总是很高兴。例如,1963年毛主席要他协助编辑《毛主席诗词》,他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主席很满意。又例如,1964年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带领一个班子,经过调查研究,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共和国贫农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得到毛主席的肯定。直到安子文等三人向他宣布中央决定,他才感到完全绝望了。逄先知说:“我想也想不出戚本禹编造的这种话。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很早就提倡火葬。他是在1956年《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第一个签名的。在倡议书上签名的党内外人士共136人,田家英也在倡议书上签了名。‘文化大革命’前,谁能想到毛主席逝世后会长眠在水晶棺里,那时想的都是遗体应火化。用水晶棺长期保存毛主席遗体,是在毛主席逝世后,才由党中央决定的。据负责保存毛主席遗体的专家说,他们当时毫无准备。这时田家英已去世十年了。戚本禹造谣的时候,根本不顾这些重要事实,反正想怎么诬陷你就怎么诬陷你。”

关于田家英的自杀,和对田家英的看法,毛主席是什么态度?长期在主席身边工作的谢静宜曾问过他。1972年原中办副主任王良恩自杀后,谢静宜问毛主席,中办两个副主任都自杀,问题有那么严重吗?毛主席严肃地对她说:“我看不一定,至今我也不清楚有什么了不得的事。若干年后也许能搞清楚,也许还不一定。田家英是我的秘书,他为我做了很多工作,他爱学习,是个有才干的人。”(见谢静宜《毛主席身边工作琐忆》一书)

逄先知说:“1976年,我在江西进贤县中办‘五七学校’劳动,在一个连队的后勤班编竹筐。有一天,一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他们是到干校来短期劳动锻炼的),专门到我编筐的屋子,坐在门槛上,对我说:‘主席说,田家英要是不自杀,也没有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1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为田家英平反的决定。1980年3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北京举行田家英追悼会,由邓力群主持并致悼词。

十三、从政治巅峰到阶下囚——戚本禹的政治生涯

戚本禹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特别是发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之后,达到了他的政治巅峰,成为一个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人物。后来戚本禹被关起来,有人揭发戚本禹想当总理。戚对他们说,“那个最大的保皇派不行了,要下来”。他所说的“最大的保皇派”指的就是周总理。

其实,从戚本禹的《回忆录》里,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戚本禹说:

“邓颖超是很关心总理的,她那时给我写的条子很多。每次开会晚了,她都叫她的秘书给我送条子过来……叫我让总理早点回去休息。我向江青汇报此事,江青说,总理是太累了,邓大姐说得对,你们要尽量照顾总理,开会太晚不好,应该叫总理早退。我说,中央召开的会,让总理早退,我们来主持,这好吗?江青说,不是主持继续开会,而是做好会议收尾工作,这是可以的。”

戚本禹把自己抬得这么高,似乎除总理和江青之外就数他了。你看,邓颖超写条子都是给他,而且很多。“我说,中央召开的会,让总理早退,我们来主持,这好吗?”好大的口气!他既不说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也不说由江青主持。这个我们,自然就包括戚本禹了。

大家知道,从1967年“二月逆流”受到批判、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取代原来由周总理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后,周总理的处境愈加困难了。而周总理最困难的时候,也正是戚本禹最得势的日子。关于这段历史情况,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中写道:

“江青等人十分清楚:对他们最大的障碍正是来自周恩来。自(一九六七年)五月中旬起,北京又出现了直接攻击周恩来的大字报和大标语,提出:周恩来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炮打周恩来是当前运动的大方向’,等等。一些造反派还提出‘炮打’周恩来的理由:总理是‘老保’,保这个,保那个,结果保的都是坏人;国务院许多副总理都垮了,他们的错误不会和总理没有关系;总理的多次讲话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讲话调子相差很远;周总理是‘二月逆流’的总根子;等等。”

“(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又针对正在掀起的‘炮打’周恩来的浪潮,在一份材料上批示:‘极左派的观点是错误的,请文革同志向他们做说服工作。’第二天,周恩来将毛泽东批件送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传阅’……这场闹剧终于被迫悄悄收场。”[]

关于王、关、戚的问题,《周恩来传》写道: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一时,刚开完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的周恩来,单独约见才从上海毛泽东处回京的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向他谈了对近来一系列事件的看法。周恩来特别提到王力的‘八七’讲话,指出:这个讲话煽动造反派夺外交部的权,并连锁反应到外贸部和国务院其他部,还有火烧英国代办处以及借口揪刘少奇把中南海围得水泄不通,宣传上又提出‘揪军内一小撮’……周恩来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担心的是连锁反应。现在,一个是中央的领导不能动摇,一个是解放军的威信不能动摇!’谈完后,周恩来把一份王力‘八七’讲话交给杨成武,要他转送毛泽东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