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毛主席回到北京,当天就在中南海游泳池听取田家英汇报。田家英主要是陈述他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大意是: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实行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的农民,约占30%,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与其让农民自发地搞,不如有领导地搞,将来实行的结果,包产到户和单干的可能达到40%,另外60%是集体的和半集体的。现在搞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是临时性的措施,是一种权宜之计,等到生产恢复了,再重新把他们引导到集体经济。田把他的这个意见概括为“四六开”。毛主席问田: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其他人的意见?田说是他个人的意见。毛主席对田家英的意见没有表态,只问了一句:你的意见是以集体为主还是以个体为主?田家英一下子被问住了,没有答上来。
过了两天,7月8日,毛主席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陈伯达、田家英等人开会。会上,毛主席批评了田家英,说他不去修改“六十条”,却去搞什么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受到毛主席的批评,田家英没有精神准备,那天晚上田家英心里非常烦燥。从那以后,田家英就逐渐失去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戚本禹在《回忆录》里,别有用心地从包产到户扯到田家英与刘少奇的关系。他说:“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后,在一些人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波动。这些人都是很聪明的人,或许也包括田家英。他或许认为毛主席毕竟老了,而刘少奇对他很器重。这跟后来汪东兴投靠林彪是一个道理。”
戚本禹口口声声说:“田家英是我的老师,有恩于我,有情于我,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却在转眼之间,就这样诬陷田家英。
网上还传出戚本禹对人说过这样的话:“主席为什么不信任田家英了呢?这主要是他和刘少奇的关系。毛主席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田是主席办公厅副主任,当主席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而换上刘少奇时,他没有辞去主席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而继续留任;他给刘少奇打电话,问他应该怎样工作。刘说:你过去怎么做就怎么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到刘少奇那里去。他每次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出来,都被刘宅的警卫战士记录下来了——这当然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有时去的时间很长。汪东兴把这种记录报告或交毛主席,毛主席看了一定不高兴,他会觉得自己的秘书跑到别人那里去了……江青说,田家英是‘一仆二主’,就是指这件事情。当我后来接替田家英秘书室主任的工作时,江青告诉我,在主席身边工作最忌讳‘结交诸侯’,这‘诸侯’既包括中央的,也包括地方的。”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戚本禹说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在一些人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并将田家英归在这些人中,这是他以自己阴暗的内心世界去猜度田家英的想法。田家英绝不是这样的人,他在政治上是有操守的,他懂得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
刘少奇任国家主席后,田家英曾当面请示刘少奇关于主席办公厅副主任的任职问题。刘少奇是说过,继续留任,张经武仍任主任。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这个机构,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戚本禹却在这上面做文章,说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田经常到刘少奇那里去,他每次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出来,都被刘宅的警卫战士记录下来,等等。
我们问过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秘书和警卫人员。机要秘书李静(现年84岁)说:“田家英到刘少奇那里很少、很少,没有印象了。我们那里没有卫士记录。谁来,报告一下就行了,很随便。”秘书姚力文(现年92岁)说:“田家英和刘少奇来往不多。”卫士史国瑞(现年92岁)说:“没有见过田家英到刘少奇家里,一次没有。”卫士马传忠(现年84岁)说:“刘少奇与田家英往来不多。”上述这些人都是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最有发言权。
关于田家英与刘少奇的关系,逄先知比较了解。他说:“田家英同刘少奇接触很少。他们的接触主要是两次。一次是1962年田向刘汇报湖南调查。另一次是修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因为‘后十条’,田家英是在谭震林主持下的主要起草人。在包产到户问题上,田家英比较倾向于刘少奇的思想;而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方面,田认为刘少奇‘左’,特别是表现在修改‘后十条’上。刘少奇说‘后十条’违反了‘前十条’精神,要根据‘桃园经验’进行修改。并要田家英随他南下,一起修改。当时田家英感到十分为难,但又不能拒绝。田家英带着我一起去的。离京的前一天,田家英请示毛主席,对修改‘后十条’有什么指示。毛主席主要讲了两点:第一,不要把基层干部看得漆黑一团;第二,不要把大量工作队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毛主席这两点意见,田家英在飞往南方的专机上,向刘少奇作了传达。刘少奇没有说什么。这次修改‘后十条’,刘少奇要田家英按照‘桃园经验’的精神进行修改,这确实难为田家英了,因为要按照自己没有想通的意思去改‘后十条’,所以改得十分吃力,难以落笔。文件改完后,田家英立即从广州回到北京,不愿意再跟着刘少奇到广西等地去考察了。从那以后,刘少奇只找过田家英一次,让他开一个读马列著作的书目。从此他们之间再没有来往了。江青、戚本禹诬陷田家英是‘一仆二主’,能成立吗?”
这里顺带澄清一下《回忆录》中对刘少奇生活方面的攻击。戚说:刘少奇一家单独住了一个院子,屋里摆设豪华,吃螃蟹只吃蟹黄,等等。
其实,刘少奇的生活是很简朴的,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他的儿子进了他的办公室,受到刘少奇的训斥。刘少奇说:这是我的办公室,有机密文件,今后不准进来!关于刘少奇搬家的事,据刘身边的人说,刘少奇原来住在楼房里,爬楼困难,就搬到怀仁堂北边的一个院子里。这里原是林伯渠住的地方,林老去世后,家属搬出中南海,院子空出来了。刘少奇的卫士马传忠说:“屋内摆设比较简朴,没有什么豪华的东西。”李静也说:“屋内摆设,太简单了。”
戚本禹根据一些不实的材料演义出一个毛、刘关于“四清”问题的对话。《回忆录》中说:“主席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时候,刘少奇当场就提出来,谁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你说出来听听。毛主席当场就点了两个人的名,说煤炭部的张霖之和地质部的何长工就是。”请问,刘少奇能这样对毛主席发问吗?毛主席真的点名张霖之与何长工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吗?没有的事。戚本禹演义出这个对话,说穿了,就是为他自己的罪行开脱,他对张霖之被迫害致死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你看,照他那样说,“文化大革命”前那个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定了张是走资派,再加上戚在《回忆录》里罗列张在任煤炭工业部长期间的一些矿难情况以及生活腐化等等,这样的走资派还不该批斗吗?戚本禹常常编造或者根据不实材料演义出一些“故事”,达到他个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