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铭记一战华工的历史性贡献(国际视野)(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维多利亚岛上,曾经有一个威廉姆·海德检疫站。华工经太平洋抵达加拿大后需先到此接受检疫。该遗址目前已成为一所监狱的所在地,平日极少有人往来于此。这里仍然保留着几座华工墓地,表明他们尚未到达目的地或在归途身故。华工王京连的侄子曾听父亲提过四叔王京连,“从小‘当兵’走了,到现在没有信”,当得知四叔葬在加拿大的信息后,他百感交集。

  记忆四

  搭上横穿加拿大的火车,我们走了整整四天四夜,而当时华工乘车的时间在一周左右(从温哥华到哈利法克斯)。当时英方出于免除人头税(加方当时规定华人入境需缴纳人头税)等因素的考虑,严格限制华工在车上的行动。大卫·利文斯通的父亲哈里·利文斯通是一位华工医生,一路陪华工从中国威海直至法国。在哈里·利文斯通留下的出行日志里,记录了一例华工死亡事件——一位体格强壮的华工在途中因突发心脏病在睡梦中死亡,他的遗体交给了哈利法克斯军事当局。该华工名叫韩廷贞,来自天津,时年21岁。他的家人可能至今都不知道韩廷贞的下落。正如顾杏卿在《欧战工作回忆录》中所提,在途中遭遇危险时所想到的“最凄惨”的事情莫过于身没于大海之中,家人还不知情,仍以为他“乘风破浪正在前进中”。

  记忆五

  在法国西部的拉罗谢尔,我们找到了华工刘得胜的后代。刘的女儿雷勒·玛奇寇具有明显的华人外貌特征,但并不懂中文。她的父亲也从未向她讲过家乡中国江苏的事情。雷勒希望有朝一日找到父亲在中国的亲属,因为根据刘得胜应募华工时的年龄,家中当时应该尚有父母兄弟。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年,一战华工的史迹仍存在于世界的很多角落,有待我们前去发现。还原一战华工的历史记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是反思一战教训应该补上的一课。这种伤痛,中国和中国人理解更为深刻。铭记伤痛,奋发图强,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历史不再重演,是我们纪念一战华工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回声

  是时候修正记录、正视真相了。100年前,这些勇敢的中国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欧洲,帮助我们应对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冲突之一,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必须向中国劳工和中国人民表达最深切的谢意,认可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英国音乐家克莱夫·哈维  

  在这苦难的时刻,他们是我们的兄弟。

  ——法国总统马克龙  

  中国劳工旅作出的巨大贡献很大程度上被公众遗忘,因此在纪念一战结束百年之际,我们应该提高对他们作出的非凡贡献的认识。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  

  一战华工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贡献,他们是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

  ——比利时波普林格市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在巴黎里昂火车站落成的一战华工雕像,既表达了对一战时期到法参战华工的纪念,也传递出和平的讯息,这样的讯息对世界的当下和未来都十分重要。

  ——巴黎第十二区区长卡特琳·巴拉蒂—埃尔巴兹

  华工是我们一战和当时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对一战华工心怀感激。

  ——比利时伊普尔市一战纪念馆馆长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1日 17 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