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大城抢救小店 上海购物打起“后街经济”的主意(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根据黄浦区副区长陈卓夫此前在相关发布会上的表述,黄浦区主要是淮海路、南京东路部分,将通过场景、品牌、文化、服务四个方面打造世界级商业街。“两街(淮海路、南京东路)加上豫园商圈,三年以来调整项目会达到21个,面积会达到78万平方米,社会企业的投资投入超过100亿元。”

  杲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业地标的重塑和大型商圈的发展的确给街边小店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在倒逼小店越来越具有特色和个性化。

  至于租金成本高企带给小店的困扰,他觉得这应该更多地交给市场来决定。而直接关乎老百姓民生的菜市场和早餐工程,政府则鼓励菜场经营户对这些摊位给予降低租金的扶持,“如果有群众反映购物不方便了,我们还会适当增加这类布点”。

  对于小型餐饮店的管理,杲云还提出,上海也在尝试通过社会自治的办法来灵活管理。

  2017年7月实施的《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就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餐饮业主,向所在地街镇申请临时备案。

  《办法》明确,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确有群众需求;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等要求;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等要求、经营场所属于违法建筑或破墙开店“居改非”、存在油烟扰民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不能办理临时备案。

  关于小店的生存状态,杲云认为,近年来,小店整体的更新速度的确在加快。有些小店可能不再适应老百姓的需求,就被更多新的小店或新商业模式取代,这是一个动态且良性的循环。

  在《“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政府明确了包括“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需求导向、民生为本”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

  除了商业地标重塑专项行动,《“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还提出了老字号重振专项行动,计划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经营方式,挖掘品牌价值,加强老字号保护,促进培育一批老字号领军企业,形成老字号集团化、连锁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