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两代船长,见证中国远航(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②)(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远离大陆,船员最盼望家人的消息。王再生跑船时,与家人沟通基本靠写信。“每次快上船了,我们都提前准备好一打邮票和信封。船只要一靠港,老王就赶紧找最近的邮筒把信寄了。差不多每半个月能收到一封信,家里人要反复看好几遍。”唐阿婆说。家人想寄信给船员可就难了,要先打听好船舶中途挂靠港口的日期,提前把信寄出去。但这往往看运气,有时船开走了、信才到港。船员经常绕了半个地球回到家,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如今的船员则告别了这类烦恼。“中远海运白羊座”上配备VSAT通讯系统,为船员提供每天与家人最多30元的视频微信服务。

  “我们这一代船员的确幸运,有机会不断见证历史”

  船在变大、生活在变好,远洋航运的足迹也在不断向远方延伸。

  “平乡城”首航后的第二年4月18日,“柳林海”号首航,航线为上海至美国西雅图。王再生不在这条船上,但他深知中国航运又迎来一个历史性瞬间。“柳林海”靠港后,美国港口第一次出现挂有五星红旗的商船,在当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大门迅速打开的一个象征。

  集装箱海上运输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奇迹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说它是“因”,是由于海上集装箱运输凭借其标准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全球贸易的助推者,也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助推者;说它是“果”,则是由于中国制造的崛起催生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运输需求。中国远洋海运的跨越式发展,正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这一代船员的确幸运,有机会不断见证历史。”徐斌深有感触。

  2008年,中远海运获得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2、3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当船员的,谁不愿意在自己公司的码头停靠?“感受真的不一样。沟通更顺畅、办手续更便捷、码头交接效率更高,我这个船长也就能安心喝杯咖啡啰!”运营不到10年,码头吞吐量从起初的每年68.5万标准箱提升至415万标准箱,比港在全球港口中的排名由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

  于徐斌而言,职业生涯更大的荣耀是他作为船长首航扩建启用的巴拿马运河。

  2016年6月26日,举世瞩目的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开通启用。徐斌驾驶着“中远海运巴拿马轮”平稳地从大西洋侧经运河驶入太平洋,成为第一艘通过新建船闸的船舶并载入国际航运史册。“当天,运河两岸礼炮齐鸣,当地民众载歌载舞,不停热情高呼‘COSCO SHIPPING’‘PANAMA’!作为首航船长,我被授予首航纪念牌,世界各地媒体和当地民众争先恐后地与我合影。”回忆起当时情景,徐斌依然一脸兴奋。“巴拿马运河扩建是国际航运界的一件大事。由中国船舶首先通过,是中国航运实力的证明。”

  从“平乡城”轮162个集装箱开始,跟跑—并跑—领跑,今天中国远洋海运集装箱班轮航线已覆盖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294个港口,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有“COSCO SHIPPING”的船舶航行在大洋上。这一切,是王再生和徐斌初次上船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王再生仍在关注着中国远洋海运,期待听到更多好消息;而徐斌则盼望着有更多机会亲自驾船见证历史。因为两代船长都深信,精彩还在后头!

  (除注明外,本版图片均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提供)

  白天亮

(责编: 陈濛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