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把取缔“地条钢”的目标仅仅定位于去产能,就会随着“地条钢”被一关了之,就以为大功告成,对“地条钢”蔓延所暴露的其它根本性问题,如地方对钢厂非法经营的放任和庇护,短流程钢厂的引导规范和扶持政策的缺失,特别是建筑钢材质量监管的普遍失守等,难免忽视和掩盖,任其继续为患。
经济政策目标和途径之间的偏离和错位,不但有碍政策公信力,其效果往往也事倍功半。将取缔“地条钢”作为去产能的工作重点,把去产能当成取缔“地条钢”的出发点和目标,也是治理功能的混淆和错位。履行钢材质量监管职责打击伪劣产品,才是取缔“地条钢”应当回归的本份和初心。
把取缔伪劣产品“地条钢”的使命混同于去产能,其后遗症之一是随着“地条钢”企业被关停,所暴露的建筑钢材质量监管缺失问题,似乎已被漠然视之。如果此次各地上报关闭“地条钢”的统计数字可靠,上亿吨的“地条钢”年产能,其规模已足够触目惊心。
一个难以回避的严峻事实随之摆在我们面前:多年来“地条钢”的大规模蔓延,令形式上多层设防的建筑钢材质量监管体系,事实上已经大面积沦陷。建筑钢材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结构材料,大量劣质产品流入市场,被使用在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隐蔽工程中,其危害性不亚于假药和毒奶粉,迄今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近日本神户制钢产品质量数据造假曝光,第一时间即全面追查问题产品的流向,评估其严重性并商讨应对补救措施。其做法可供取缔“地条钢”参照,值得有关方面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