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央行辟谣4月1日起降准 降准之辩:该不该or何时降(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情境一:在未来缴税、MLF到期等因素的共振下,若出现流动性短期紧缺并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反弹,则将大概率先行降准,以最稳妥的方式恢复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我们认为,下一个可能出现这一情景的时点是6月份。

  情景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并且越来越多地低于OMO利率,则央行将大概率推迟降准,以避免扩大这一差距、造成更多政策工具的失灵。相应地,央行有望先行调降OMO利率,以优先修复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价格信号,为“利率并轨”做前期准备。

  李迅雷:重启MLF限定利率走廊的概率不高

  1月份降准释放的资金已经花完了,由于银行可用资金变少,资金面处在紧平衡状态,也造成了近一个月内流动性虽整体仍处在宽松状态,但波动性显著加大,短期资金供需失衡现象偶有发生。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信用扩张刚刚有所改善,重启MLF限定利率走廊的概率并不高。

  颜色:预计央行全年还将降准1-2次

  预计央行全年还将降准1-2次,4月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第一,当前实体经济逐步企稳,今年财政政策明显发力,2万亿减税降费正逐步落实,地方专项债发行也在加快,基建投资开始回升,积极财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货币政策稳增长的负担。第二,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也并不迫切需要央行降准。去年以来,央行5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合计3.5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宣布降准后分两次执行连续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流动性已经相对充足。第三,银行准备金率与国际比较已经位于合理区间,降准空间并不大。近几年来由于央行监管政策变化、新货币政策工具引入、银行业务创新等因素,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持续降低,当前已经降至2%以下。加上多年来央行不断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当前银行准备金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处于较为合理的位置。

  焦点3 国际环境

  新京报:美联储今年被认为“转鸽”,3月如期没有加息,对中国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

  曹远征: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没有实质性影响

  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实质性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有影响,要看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从现在情况看,资金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上,从今年1月到现在,资金在持续流入中国。

  从中国自身情况看:第一,中国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因此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第二,从去杠杆的角度看,今年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去杠杆带来的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已得到很大的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政策再放松的意义不大。

  今年最核心的问题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再讨论今年的货币政策的意义并不是很大。随着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的下降,央行可以腾出手来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问题了。换言之,央行今年最重要的是要讨论改革的问题了,而改革的核心是利率并轨能否尽快提速。

  程实: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将大幅减弱

  我们预测美联储将坚持有底线的妥协:2019年加息路径的基准预测为暂停加息,但是8月、9月存在可能的变数,如果美国经济下行态势可控,则可能意外加息一次;同时,本次妥协不会走向极端鸽派,不会重启QE或降息。

  在此底线之上,美联储将何时结束等待、重拾“鹰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的“择机而动”将以什么为依据?我们认为,至少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一是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退潮,目前来看,这一条件的实现将不早于2019年三季度。二是通胀走势重返稳态,这需要通胀预期的期限差摆脱负值,并趋近于本轮加息周期中历次加息时点的均值(0.06个百分点),亦料将花费较长时间。因此,美联储的政策妥协将长期延续。

  受此影响,2019年美元指数易跌难涨,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压力将保持总体舒缓,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大趋势难以逆转。得益于此,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将大幅减弱,进而能够更加专注于内部政策目标。由此,我们预测,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方向不会动摇,将贯穿2019年全年。2019年全年将有至少250bp的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全面及定向降准,有序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加码,预计将成为2019年中国央行的主要政策工具,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则很小。

  李迅雷:预计今年减息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影响不大,因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独立。不过,由于前期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中美利差不断缩小,确实给了国内货币政策一定压力。如今,美联储停止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运作提供了名义空间。但我估计今年减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与经济增长率相比,无风险利率水平并不高,但流动性还会进一步改善,目的是为了缩小信用利差,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颜色:利率并轨将是央行下一步工作重点

  美联储暂停加息,货币政策由鹰派转向鸽派,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会适度升值,这就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会有更大的自由度,立足于中国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会更加容易操作。

  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总基调,大水漫灌不会出现,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畅通货币传导渠道。

  具体理解,首先,重回加杠杆和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旧模式不具备现实基础。我国资本边际产出持续走低,再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等大规模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只会加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带来诸多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