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格力电器易主悬念 400亿转手控制权,董明珠接盘吗?(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徐自发与董明珠同岁,生于1954年,1997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任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6月起任格力电器董事,2017年10月曾因存在“敏感期交易”,“短线交易”等违规交易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随后提交辞职报告。

  河北京海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分别是重庆精信格力中央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弘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山东格力电器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其大股东或背后实际控制人分别为周真华、郭书战、张军督、段秀峰。其中张军督与郭书战一道当选本届格力电器董事会成员。

  工商信息显示,目前由格力经销商组成的公司河北京海持有格力电器8.91%的股权,该公司一直被外界视为董明珠的一致行动人。董明珠本人持有格力电器0.74%股份,双方股份总和达到9.65%。

  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如果河北京海或格力电器管理层接手,以后董明珠的任期就不再受限,珠海国资委就不用再纠结。

  4月9日,新京报记者就是否接盘等问题联系董明珠,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格力电器股权分散,易被野蛮人觊觎

  作为白电巨头,格力电器盈利水平可观。格力电器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482.86亿元,同比增长36.92%;净利润224.02亿元,同比增45.27%。今年1月16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预计2018年营业总收入为2000亿元至2010亿元,去年同期为1500亿元。预计盈利260亿元–270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24亿元,同比增长16%-21%。

  格力电器早就被其他人觊觎过。2016年年末,前海人寿在11月17日至11月28日期间短短8个交易日内增持了占格力电器股本3.14%的股票,约1.89亿股。前海人寿所占股权从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格力电器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当时市场一度猜测,格力电器或成为前海人寿控股的下一个上市公司。

  由于外界的高度关注,不久后,前海人寿发布公告称,注意到市场对于我们投资格力股票给予了过度的报道和持续关注,鉴于此,前海人寿郑重承诺,未来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在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持股1.92%。

  格力电器股权分散,格力电器前10名股东持股总比例44.86%。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格力集团持股18.22%,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5%以上股东还有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9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86%)。

  持股5%以下股东,除了前海人寿外,还有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9%),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40%),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深(持股1.23%),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持股0.8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深(持股0.78%),董明珠个人(持股0.74%)。

  据计算,格力电器前10名股东中属国有法人的股东持股比例为25.43%。中金公司曾分析,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估值低,现金流好,但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门口的野蛮人。

  ■ 延展

  格力集团多次战略减持

  回顾格力电器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格力电器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不断市场化的功劳。

  1996年通过换股上市,格力电器从纯粹的地方国企成为国有上市公司。当时,格力电器凭借其相对市场化的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逐渐与行政事业单位色彩深厚的格力集团拉开差距,成功上市后一直是绩优蓝筹股,更是在1997年成为行业龙头。

  自格力电器上市以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要求下,格力集团经历了若干次市场化的战略减持,每一次都带来了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也因为国资的多次减持,格力电器被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1996年上市时,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60%的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2006年之后,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及珠海国资委围绕股权问题展开争论。同年3月9日,格力电器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格力集团持有的2.67亿股(占总股本的49.65%)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在改革方案实施一年后可以分批减持。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格力电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逐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08年,格力集团出售格力电器股份40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2%。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在接受采访时称,“格力集团现在是相对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公司在决策时也更加理性。”

  根据2018年格力电器三季报,格力集团持股已降低至18.22%。

  对于此次股权公开受让,中信证券发文称,格力集团15%股份的最终受让方尚未明确,若受让方为管理层或者引入第三方战投参与混改等,预计公司未来激励体制、股东回报策略都将更加灵活,与管理层、公开市场股东利益绑定更加紧密。此外,市场化混改方案能够解决格力集团与公司之间的长期治理问题,稳定公司管理层更替、经营预期,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化经营活力。

  光大、中信等券商还指出,此次转让若成功实施,格力有望向美的股东属性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看齐,有望解决长期困扰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层股权激励等问题,股东权益也有望得到更好保障。

  混改有利格力电器“出海”?

  “很有可能,格力电器的性质将由一个国有企业转变成国资持股的混合制企业,”一位资深家电行业观察人士介绍,现在的TCL集团、小天鹅等也都是在国有股份退出后转变为民营企业的。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新华社此前发文称,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其“国家队”的身份容易引发一些东道国的担忧,部分东道国甚至直接把国有企业和中国政府画等号,把企业行为看成是政府意图,把企业战略当成政府战略。

  事实上,格力电器此前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进程相对顺利。早在1998年,格力电器便进入了巴西市场,基于市场需求,格力电器1999年决定投资巴西建厂,并于2001年投产。目前格力在巴西的销售网点已遍及24个州,共有300多家代理商、1000多家零售商以及300多个服务网点和安装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