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首先是整体性,即不是各自独立、各行其是的松散组合,各个组成部分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动作协同;其次是结构性,即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相互关系;第三是关联性,即形成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有关联,而不是分散的个体;第四是有机性,即这种关联是内生的有机关联,而不是机械性的链接。

  (三)开辟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境界

  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比如,理念率先突破、实践随之跟进,随着实践深入,理论逐步成熟。在推动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前行中,取得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的过程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使理论探索与实践深化互为促进的过程进入一个新境界。境界之新,在于在实践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对经济的整体性、系统性进行整合性的研究与探索。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体悟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重点

  ■ 筑牢坚实基础 ■ 强化战略支撑

  ■ 优化空间布局 ■ 提高国际竞争力

  ■ 完善制度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最终要靠实践来实现和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也就是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不仅要重视目标导向,弄清着眼点,知道要干什么;而且要突出问题意识,找到着力点,知道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方略,有着深刻的启示,提供了重要遵循。针对跨越历史关口面临的问题,体会起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实践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所以,必须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其二,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针对我国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其三,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自觉设计、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能不能利用好全球资源和市场,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只有不断发展开放型经济,才能真正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其五,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有制度保障,而现在仍然存在着多方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破除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