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一些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干得多,但同时发生失误的几率也大,有时还会得罪一些人。如果没有制度机制保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想法就会滋生蔓延,导致一些人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此,就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让担当者不担心、让流汗者不流泪、让吃苦者不吃亏,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生态。
让军人荣誉“看得见”
■69235部队 伍志刚
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在一切高尚的情感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激发官兵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需要重视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
荣誉被称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古往今来,军人对荣誉的向往和追求,造就了“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价值理念。荣誉对于激励先进、鼓舞士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人的荣誉,需要用仪式感来强化其在组织内部的价值认同。比如,可以制作精致的证章奖牌彰显荣誉,组织不同规模的颁奖仪式,让获得表彰的官兵上台领奖、发表感言,彰显获奖荣光。
让荣誉“看得见”,要注重激发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军人为荣誉而战,为了捍卫荣誉不惜流血牺牲。我军新一代共同条令颁发施行,规定可以邀请军人亲属参加军人的颁奖仪式,见证军人的荣誉时刻,以此增强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和家庭成就感。还可以把喜报送到官兵家里,让官兵的亲属分享这份光荣。同时,还要让荣誉汇集社会更多力量,增强社会认同,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军人家庭受到更多尊重和关爱,让“一人从军,全家光荣”“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军人的职业自豪感。
荣誉虽然是军人内心追求的价值认同,但也需要营造崇尚荣誉的文化氛围,强化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和团队存在感。应注重用所在部队的光荣历史、光荣传统来熏陶官兵,让官兵以身在荣誉团队为荣,自觉用爱军精武的行动维护团队荣誉,积极为团队争取新的荣誉。比如可以把官兵所获的荣誉,用文字、影像等各种形式予以记录并保存在团队的历史文件和荣誉室中,让荣誉看得见并能有传承。
崇尚荣誉、追求荣誉的上进心,人人都有。作为一级组织和单位领导,既要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荣誉,避免陷入功利主义泥淖,同时也要积极促成荣誉和实际利益适当“挂钩”,让官兵在崇尚荣誉、追求荣誉的路上越走越顺心,为了强军事业,争取更大光荣。
容错纠错撑高 担当“天花板”
■东部战区陆军 何钰武
干事创业的道路总会充满崎岖,总有风险和挑战,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次都十全十美不犯错误。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有探索就难免有失误。
列宁曾说,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犯错误本身也是实践的过程,就像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如果怕犯错误,没有一点开新图强的闯劲韧劲,就不会有我军的发展壮大、走向强大。
当下,有的干部还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思想,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要表扬不想要批评的情况还有一定存在。然而,绝大多数干部有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番天地,容错纠错就是立起鼓励探索创新、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要用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者提供保障,为他们撑腰鼓劲,让他们轻装上阵,决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容错纠错应当完善客观的评价衡量体系,对干部的失误错误,应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办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准确把握政策的标准和界限,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平衡照顾,更不能搞一味迁就。这样可以让每名干部心里都有一杆秤,可以随时预判自己的工作后果,减少心理负担。
但容错纠错不是护短,也不是搞纪律松绑。探索容错纠错机制,需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要求,既不错究实干者、创新者,也决不纵容放任违纪违法、胆大妄为的人,而是要早发现、早纠治,常提醒、常监督,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广大干部投身强军事业的热情才能进一步被激发,潜力才能进一步被挖掘,力量才能进一步凝聚起来,切实营造出助力改革、鼓励担当、宽容失误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给个性差异 留足弹性空间
■武警广西总队 祝连勇 李海潇
没有官兵之间的个性差异,就不会有组织建设的活力,更不会有个人创新的动力。部队官兵之间个性差异明显,少数同志因为个性问题被排挤、被冷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兵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才队伍不能千人一面,必须给个性差异留足弹性空间。
纵观历史,人才队伍的结构多元化,是一个团队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条件。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朝堂上历数自己任用的大臣:“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在李世民看来,人性各异,只需取其所长,不必求全责备。能用好有个性的人才,也集中体现了领导干部识人的眼光、容人的气度、用人的艺术。
军队作为特殊的武装集团,既有严明的纪律要求,也允许其成员有个性特征。毛泽东同志说:“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人才的独特个性,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挥特定作用。部队实践中,有的同志性格比较急,只要不造成大的错漏和失误,就没有必要磨其棱角、去其个性,有时抓落实就需要这样风风火火的“急性子”;有的同志性情比较缓,只要不耽误大事要事,就没有必要催促敲打,有时谋划工作就需要这样不急不躁地“踱方步”深思熟虑;有的同志性格比较直,只要不影响相互团结,就没有必要敬而远之,有时纯正风气就需要这样直来直去的“炮筒子”。个性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不违反军队的纪律规定,不违背原则,都是促进部队发展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