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艳:总的来说,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比如,短视频中的各种炫富、各种晒,可能给青少年造成一种对生活的错误了解,认为成功很容易,可以一夜暴富,可以很容易成为白富美、高富帅。另外,一些偏激极端的短视频内容,比如吃玻璃碴、虐待动物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可能让他出现通过虐待动物去发泄自己情绪的倾向。
新京报:对这次上线的防沉迷系统,你怎么评价?
孙宏艳:这是国家层面保护青少年的一种举措,值得肯定,但效果可能有限。这样的防沉迷系统并不少见,比如过去的“绿坝”系统,但这些模式都要青少年主动选择才行,如果青少年自己想被管理,系统才有效,如果不想还是没用,就是个摆设,而真正沉迷的往往是那些不想被管理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什么才是防沉迷最有效的办法?
孙宏艳:最主要的是调动青少年自身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这要看成年人是不是起到了正确的作用,比如家长是不是给孩子营造了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中,老师是不是给了学生信心,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中遇到问题时,是不是给了一些积极的帮助。
我们曾经做过全国十个城市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研究发现,有网瘾的孩子基本上是亲子关系不好的,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孩子有烦恼无处诉说。比如孩子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对自我不接纳,特别自卑,觉得自己长得胖、长得丑等等,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逃到网络上去,对他们来说,网络是避风港,是个好玩儿的地方,能够排解压力,短视频也一样,最终这个板子其实是打在成年人身上。
如果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很有趣、很有意义,有很多好玩的、很多温暖的地方,他不一定非得到网上去,而这时候成年人对孩子的管理也会更奏效,所以我觉得这个根源最重要的还是在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