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财经 • 正文

斩断伸向移动支付用户的黑手(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范一飞强调,要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服务创新的同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识别,保障支付业务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在延伸推广的时候,要做好现金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相关产品的宣传和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支付习惯,有效地防范风险。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央行新规,自2019年1月1日起,利用移动支付App转账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必须上交细节给央行监管部门审核,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蒋兴鹏认为,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个人财产安全,“个人的支付信息安全同样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从数据储存到数据使用,都需要保护,通过加强立法、改进政策监管、提升个人安全意识、强化保护手段等举措”。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则认为,移动支付所出现的诸如侵犯消费者权益、金融秩序等问题,监管部门一直在关注,也有相关立法,但有些地方可能规定得不够细致。例如,开启小额免密支付功能、闪付功能,应当遵循什么条件、达到怎样的安全标准、在开通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流程、是否需要主动经过用户选择等。

  一位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称,近年来,涉及二维码的案件很多,其中包括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诈骗、盗刷等。对于类似二维码这样的新兴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还未出台较为有效的规章和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已经重视到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确保移动支付经营者履行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安全。很多商业银行经营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当中,需要有统一规定,确保在资金的投入、人力的匹配上保障支付安全。”邱宝昌说,监管部门应该督促商业单位依法履职,对消费者的投诉情况进行梳理研究,查出问题的症结,制定相关的规定或建立相关的制度。

  邱宝昌还建议,平台和支付经营者应该通过技术和制度建设,确保金融消费者的支付安全。“诚信和安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两大基石。”邱宝昌说。     制图/李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