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莫言
“若想全面实施网络实名制,还需引入摄像比对等技术手段。”省城某网游公司设计师陆圻介绍,现在网络游戏系统的工作原理只是要求用户在注册账号时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未成年人借用或者盗用他人的身份证资料完成账号注册,所有的管理办法都将被轻松绕过。这一点现在还是全球性的难题。但也有专家指出,这样做会造成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如何判断玩家是不是未成年人,在现有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实现的,由于实名制的实施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企业执行起来也不一定会“那么认真”。想要彻底治理,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引入新技术的同时,辅以较为有力的政策规范,才能在制度上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
本报记者 那如鑫
相关链接
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虚拟财产买卖已非常普遍,但网络世界本来就缺乏面对面交流的安全感,如果网民的真实身份得不到有效的核查,一旦有人利用别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诈骗,那就太可怕了。而即使是那些正在使用“身份证生成器”的网民,也感到有潜在危险:“这不是侵犯我的权益吗?我可不愿意替别人背黑锅。”
面对社会各界的种种争议,“实名制”的推进步伐明显迟缓,而对于正在使用“身份证生成器”的网民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这种行为本身便可能已触犯法律。使用“身份证生成器”的行为,涉嫌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这已经触犯了2004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按照相关法律条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
尽管处罚力度并不算严重,但唤醒虚拟世界的网民重返现实社会,其警示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