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房企职业人掀离职潮,人才与企业双向选择(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相较而言,当市场处于上升期时,一些公司对财务及营销管理人员提出的目标,更多着眼于规模上的扩张;当市场步入下行期时,所提出的要求则变为加快资金回笼,财务及营销管理人员的压力陡然之间变得更大。船大难掉头,这时,掌舵者与左右副手们的分歧会更大。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企高管的集中离职,其背后或暗喻房企对未来战略方向的转变和调整。排除掉个人职业发展因素,房企高管离职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曾经靠“资源导向”谋生的职业高管注定将面临挑战。

  克而瑞资深研究经理杨科伟认为,“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公司运营策略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市场由快增长转为慢增长、公司从扩张变为观望甚至收缩,一些人事调整就不只是个人原因,还折射出换档期的特质。”

  对于高管离职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行业发展降温,自然使得房企经营所面临的压力加大,各大公司年底往往会制定新的战略,因此,传统的营销模式就会面临挑战,这对于财务及营销管理人员来说影响是最大的。但由于本身管理层的资源还很稀缺,离职或谈不上被迫,可能和管理者自身考虑有关。

  有分析还认为,这是房地产市场由增量开发进入存量时代之后的一种必然调整。在增量开发模式之下,一些从业者靠着资源谋得高管职位,但在存量时代,房企的策略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更需要那些具备跨产业、资本运营等能力的产融销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新的时代背景下,只靠拿地已经无法跟上发展的脚步了。

  时下的行业处在变革深水区,以往快进快出的企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业态、新形势。此前,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董事陈朝荣在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第八届责任地产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十几年来,从住房产品稀缺到如今存量积累到一定量级,开发商赚的是城镇化、货币宽松的红利。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10年~20年开发商迅猛发展是基于时代给予的盈利机会。未来,不同城市的销量会逐渐趋于饱和,小城市到大城市的总量都会趋于饱和,但结构性的稀缺是长期存在的,特别是大中城市。”

  “存量房时代强调的是跨产业的运营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和金融运营能力。只会‘拿地’的人已经不吃香了,目前房企最需要的是产融销复合型人才。当下很多地产人都要经历新一轮的市场洗礼,房企人员调整的实质是未来战略的调整,而这种调整还会持续。”中房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曾对媒体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事流动的背后,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指出了一种特殊现象,即房地产行业正面临中高管人才过剩现象。“大企业整体来看不太愿意要小企业的高管。像新城控股早在2013年就提出过不会招收中小企业的高管,因为这些人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我们五年前就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中高管人才过剩了。”

  “除了受到业绩考核的影响以外,部分房企发现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存有瓶颈,开始进行战略调整。房企的战略调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进行多元化发展,二是开拓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新的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适合的管理人员,所以房企也会对原有的高管人员职务作出相应调整。”资深地产分析师认为,这一轮离职潮也是行业往纵深处改革发展的信号。行业企业内部洗牌,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才与企业,价值观上双向选择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这一轮地产圈人事变动的外延还在不断扩大之中。去年年末,大部分公司都开始意识到,需要“向管理要利润”,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单人产出,成为房企的共同选择,而这直接导致从业人员的“高压”生态。

  据北京某一线房企高管透露,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多职业经理人身体状况不佳,与家人聚少离多,难免因个人、家庭等原因而离职。不过,业绩压力还是此番人事动荡的主因。他将工作层面导致的人事变动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同行的“挖角”,在市场向好之时许多房企会以高薪、高职吸引从业者跳槽,从而引发人事变动;另一类是基于业绩因素,与前一类情况相反,通常发生在市场下行、业绩压力过大之时,在销售、融资等重压下,公司扩张不力,年终目标遥遥无期,职业经理人也会被动离职。

  在政策高压下,开发商严控成本。“当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后,众多房企面临着销售难、融资难、拿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很大的压力。对于去年年初制定的业绩考核标准,有些企业的管理团队、职业经理人难以完成目标,就会出现调岗、离职等不同人事变动情况。”严跃进强调,某些企业频繁出现人事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本身抵御市场压力的能力是相对偏弱的,难以保持公司内部人事的稳定。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房企需要对“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制度进行适时调整。

  整个2018年第三季度,多家知名房企陷入“裁员”的流言蜚语之中。虽然各家公司都进行了澄清,表明只是组织结构和人员的优化,但不可否认,减员减配在当时相当普遍。

  对于“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有业内专家提出了质疑: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高速开发运转模式已不适于当下,需要进行调整。房企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状况,适当把控项目的运作节奏。那么,房企的考核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再单纯地追求一个固定的业绩目标。

  据了解,房企对职业经理人的考核,大多包含销售、拿地、质量、融资、团队稳定等综合因素。对于区首和总裁一级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在“年底业绩考核”中,销售以及与销售有关的利润率、回款率等指标,是权重最大的部分,甚至是决定性的部分。

  欧阳捷也认为,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动性的加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行业集中度提高,导致很多企业都想往前冲,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排名。尤其是小企业,冲规模、冲排名的欲望就更强烈,于是他们就会从大企业挖人才,导致行业人才流动。第二,有些企业可能发展缓慢,让职业经理人觉得无法实现价值,选择离开。”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