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彰显首都文化自信(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北京老城中轴线初步确定的14个遗产点中有11个位于东城区,中轴线申遗缓冲区的面积,东城占三分之二。东城区在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中责任重大。”东城区区长金晖表示,2019年东城区将沿着中轴线区域,开展一次“城市体检”,为申遗保护做好基础工作。

孕育传承

保护中轴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坐落着众多高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整座北京城文明的缩影。如何保护好中轴线上的文物事关申遗能否成功,更事关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与精髓能否传承。

从格局上看,“中轴突出、两翼对称”是北京城市的最大特色。中轴线文物保护应确立应保尽保原则,不仅要保护中轴线本体,还要保护中轴线的对称结构,用中轴线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工作。

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主任张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来看,中轴线遗产和其历史环境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尽力实现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

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也对记者表示,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的定位是文化功能,所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不光要聚焦在中轴线这条线上14处文物遗存,更应该关注的是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核心来带动整个老城的保护和文化复兴。

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位于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天桥艺术中心。王小京 摄

天桥地区位于北京南中轴线上,历史上就是演艺集聚区。孙劲松介绍,“计划将老德云社、110公交场站和万盛杂技剧场原址进行整合,建成天桥文化传承中心,为传统曲艺、戏曲和杂技等优秀民族表演艺术的传承创新提供扎根天桥这片泛土的舞台。”

数百年来,中轴线的存在规范着北京城市的格局,中轴线的保护也是在为北京城“勾勒”轮廓,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如今,外城左安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已经复建,永定门箭楼、瓮城也在复建之中。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呼吁接下来复建右安门的角楼,“复建之后,护城河将三个城楼连接起来,南城外侧的风貌就能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北京城的‘边线’,仿佛留住了历史的记忆。”

丰富升华

增绿添景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大栅栏月亮湾地区景观提升工程。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 摄

“走出家门就是公园,一有空就能去园子里面散散步、溜溜弯,这几天还举办了花展”,王红老人笑着告诉记者,他家紧邻天安门广场和北京坊,每天游人如织。 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啊,这叫“刷新了居住环境的‘颜值’,每天生活这里,真是惬意无比!”

说到底,中轴线的保护工作终归要把文物保护同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终归要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中轴线沿线核心区域,通过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打造“花园东城”,提升沿线环境品质,擦亮古都文化“金名片”。

北京大力保护中轴线:撑起古都历史“脊梁”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效果图。

除了传统的中轴线地区,北京城南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高质量规划建设南中轴及南苑-大红门地区,探索开发运营新模式。丰台区启动征集规划设计国际方案,规划建设16000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打造成“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组织召开多次主题协商恳谈会,他明确指出:“保护北京中轴线,政协义不容辞,政协大有作为。”步入新时代,中轴线不仅是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更承担着北京以之为支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未来,北京新机场、亚投行总部等一系列新的标志性建筑将出现在传统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附近,它们必将成为点缀北京中轴线的璀璨“明珠”,彰显着中国的开放自信。

在过去的800多年里,中轴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最壮美的一道风景线,成为令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随着申遗和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中轴线必将成为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金名片”,成为见证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金招牌”。 


(责编:高星、鲍聪颖)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