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目前位于近几年的中高水平。我国铁矿石的品位较低,铁矿石供应超过80%依赖进口。受钢铁行业复苏的影响,铁矿石价格从2015年年底的低位反弹,经历了数次高位震荡后,在2018年处于中高水平。2019年1月25日,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矿区发生矿难,导致约5000万吨产能停产。该事件推动铁矿石价格上涨,截至2019年2月11日,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上升为679.3元/吨,铁矿石后续走势需关注复产进度。
焦炭价格高位震荡。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企业限产减产,导致焦炭价格在2016年开始出现一轮快速上涨,并在此后维持高位震荡,目前仍在近三年的高位。2018年下半年,二级冶金焦的价格整体偏高,2018年末,价格高达2035.8元/吨。进入2019年,焦炭价格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1月31日,价格回落至1876.5元/吨。虽然价格有所下滑,但整体价格处于近年来相对较高的位置。
钢铁行业供需关系的修复,推动了钢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对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了支撑作用。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反过来压缩了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国内钢材价格自2015年年底从低位反弹以来,连续三年处于上升通道中,2018年的钢价为近几年的高点,并且在窄范围内震荡。进入2019年后,钢价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呈现出一定的韧性。
1.4、行业展望
总体判断,短期内钢铁供给相对稳定,环保限产压力有所放松,随着宏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加,需求端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行业利润全年可能趋稳或者小幅下降。钢铁行业整体而言,随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加重,钢铁行业整体盈利进一步改善的边际空间较小。
2、钢铁行业的信用债状况
截至2019年2月11日,钢铁企业的存量信用债(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数量为201 只,合计余额为3,343.21亿元,其中,2019年到期+回售债券总额为1,314.03亿元。从发行主体的角度来看,国企占主导,发行主体33家,央企6家、地方国企23家、民企4家。4家民企分别为:鑫海科技、中天钢铁、南钢股份(600282)、沙钢集团。
回顾2015年,钢铁行业处于下行周期,行业整体盈利恶化。政府部门通过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大幅扭转行业全面亏损的局面,有效地控制了行业的信用风险蔓延。盈利的改善,大幅提高了钢铁企业的偿债能力。钢铁行业在2016-2018年期间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利润,预计2019年钢铁板块难以出现较大的信用风险。
2017-2018年,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较好,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较好的行业利润所掩盖。部分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一旦钢铁行业的利润下滑,对于债务负担重钢铁企业,其信用风险将显性化。
例如西宁特钢(600117),2018年3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87.4%,较2季度下降2.66个百分点。2019年1月29日,西宁特钢公告称,预计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亏损范围为18-24亿元,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幅度远高于钢材价格上升幅度。公司2018年存在债务负担较重承担财务费用高、资产规模较大承担折旧费用高等问题。
根据中钢协统计,2018年1-12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为65.02%,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部分钢铁行业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一旦行业利润下行,偿债压力将增大。尤其是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企业,例如山东钢铁(600022)、宝钢集团、本溪钢铁、西宁特钢、西特钢等发债主体。
钢铁企业的盈利模式本质上是赚取“适度的加工费”,钢铁企业的信用分析落脚点:吨钢成本的比较。因此,除了分析行业的供需格局,还需要着重分析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较强。
从生产要素构成的角度来看,钢铁是原料密集型行业,铁矿石、焦炭等原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70%。不同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略有差异,与原材料自给率、内部管理模式、所在区位等因素有关。部分钢铁企业的拥有优质铁矿石资源,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阶段,能够节约部分生产成本,例如首钢集团、太钢集团等企业。部分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较强,成本控制水平较好,例如三钢闽光(002110)、沙钢集团。部分钢铁企业具有区域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节约环节: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具备较好的海运、河运条件,运费较低,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从生产成本性质的角度来看,钢铁企业的可变成本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来完成,但是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属于较为固定的成本,也是未来影响钢铁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综合分析钢铁企业的人员负担、财务费用、管理水平等非生产性指标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根据发改委及工信部的产业政策部署,2019年将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作为债券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亏损企业(被并购方)被兼并后通过改造以及输血实现盈利的不确定性较高,可能成为并购方(并购方)包袱。
钢铁企业是解决就业以及缴纳税收的主要企业,通常能够得到地方政府较为有力的支持。但钢铁行业债务违约具有 “大象倒下难翻身”的特点,庞大的企业规模以及不断推高的资产负债率,一旦债务兑付出现困难,或将难以实现自我修复,债务困境往往需要通过破产重整来解决,这将波及众多金融机构。例如东北特钢、渤海钢铁等企业。
3、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