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家属从新疆动身回莲花。临行前,他对家人说:“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全家大小14人,行李精简成3个箱子,此外就是带了8只笼子,装着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
      甘祖昌一到家,就把弟妹们叫来,说了两件事:“一是我回来当农民,和你们一样是个平民百姓,靠劳动过生活。你们看我把新疆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都带回来了,为的是在家乡发展生产;第二件事,我们的家庭以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以后有苦同当,有福同享。我回来了,大家一块过好不好?”大家表示同意,公推大弟森昌当家,甘祖昌和他的孩子们都服从他的指挥。

开荒山 种果树

初冬的一天,甘祖昌把全家人召集到屋后的虎形山上说:“我们队里人多田少,应该扩大耕地面积,这片荒山多可惜,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栽上果树多好!”
      小弟洪昌有不同意见:“这片黄泥山不长庄稼,种了也白费力!”
      甘祖昌摇摇头说:“不是土质不好,而是你们开垦的方法不对。南泥湾土质比这更差,庄稼同样长得很好。主要是挖得深,水份可渗入底层,不容易被太阳晒蒸发掉。方法是先把表层土挖五六寸深放置一边,再深挖下去一尺,然后把表土覆盖在上面,施上些农家肥,庄稼一定长得好。”甘祖昌本人带头,一冬天挥汗如雨。第二年春天,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半斤多重的大萝卜、十几斤重一兜的大番薯。在甘祖昌的带动下,周围的乡亲也向荒山进军。
      甘祖昌又带领孩子到离家七八公里的苗圃去买树苗栽种在虎形山上。连续4年,栽果树上千棵,成活率95%以上。
      待虎形山成了花果山时,甘祖昌又把它无偿地交给了集体,并嘱咐孩子们,以后不准再上山摘果子吃。

改造冬水田 提高产量

甘祖昌所在的坊楼沿背大队(现为沿背村)共有1400亩耕地,其中600多亩是冬水田,亩产只有100多公斤,因此全大队年年吃国家返销粮。
      甘祖昌查看了16个垅、60多块冬水田的土质。他想起了城市挖地下水道排除污水的方法。
      在甘祖昌的倡导下,成立了改造冬水田实验小组。经过试验,开沟排水的方法成功了,当年种的红花草,第二年就获得丰收。接着,就在全大队推广,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亩产提高了50公斤,脱掉了“吃返销粮大队”的帽子。
      由于他带领群众改造红壤和冬水田成绩卓著,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聘请他为科学研究员,并邀请他到南昌参加过3次江西省农业科学大会。

修水库 引水灌田

1962年,坊楼公社(现为坊楼镇)书记刘可兴提出修水库引水灌田,这正说到甘祖昌的心坎上。
      为了修水库,甘祖昌和刘可兴跋山涉水去勘测,选定在龙潭冲、浆山冲建两个水库。
      1965年8月28日,浆山水库工程正式动工,8个大队共抽调了100多个劳力脱产修陂。甘祖昌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吃了早饭就往工地上赶,和青年们一块劳动。
      经过5个多月的奋战,只花了12.1万元资金,一座高19.5米、长25米、蓄水550立方米的浆山水库便建成了,21.5公里长的水渠也同时完工,渠水灌溉了十几个大队的数千亩农田,全公社水稻产量翻了一番。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甘祖昌在田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甘祖昌扛着锄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甘祖昌回乡后在地头吃红薯


将军功成身退依然朴素 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 90YEARS 1921-2011

坚持党性原则 艰苦朴素

甘祖昌对子女要求严格,不许他们有任何特殊。
      甘祖昌功成身退以后,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自己种菜自己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衣服破了就补,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就拿去做鞋底。群众称他的形象是: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
      1986年春节过后,甘祖昌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嘴里仍在断断续续地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甘祖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