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美国“衡水中学”:穷孩子如何不当考试机器(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当时有两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总结了24条美德。Levin很喜欢这个理论,便直接找到这两位心理学家,请他们帮忙提炼。于是KIPP的学生有了现在的7个目标品质: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和好奇。

  这7个品质成了KIPP的“核心价值观”。KIPP用铺天盖地的标语口号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不过采用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说那些能坚持不吃第一块棉花糖,一直等到实验人员拿来第二块棉花糖再吃,表现出强硬自控能力的孩子,最后都有出息。显然KIPP的每个学生都知道这个典故,因为学校给他们的T恤衫上印的不是“自控”这个名词,而是“别吃那块棉花糖!”

  KIPP的品行教育还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居然给每个学生发卡片,让学生随时记录身边同学做出的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比如其中一条记录是“Jasmine发现William一个符合‘热忱’的行为:他在数学课上对老师的每个提问都积极举手。”

  更有甚者,KIPP还搞了一个CPA(Character Point Average,品格平均绩点),与一般学校常用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绩平均绩点)并列。老师根据表现给学生在这7个品质方面打分,像评估足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一样评估每个学生的品行特点。一旦发现短板,就进行个别谈话,而且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研究怎么改进。

  非常严格的礼貌教育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穷人家孩子和中产阶级家孩子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平时的待人接物。对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基本社交礼仪通常都是跟着父母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而穷人家孩子可能就不懂这些。

  所以这里有非常严格的礼貌教育:

  坐直 坐得笔直,才能体现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尊重别人。

  倾听 听是比读更重要的学习方法,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说话,你必须仔细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更复杂的对话交流。

  提问与回答 学生必须敢于提问并且能回答问题。如果不敢提问,老师就不知道你掌握的如何。

  点头 你要是理解对方在说什么,你就要点头。

  眼睛盯着说话的人看 一方面是表示尊重,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信息传递。

  一个人如果到KIPP访问,有机会找个学生交谈的话,他可能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不适应感。这个学生会非常谦逊地注视你,用心地倾听你的话,一边听还一边点头。在这些彬彬有礼的学生中间,你可能会在一瞬间有一种自己突然变成一个了不起人物的感觉。

  但真正了不起的是KIPP的师生。努力学习,做个好人——这两条其实说的都是自控力,前者是学习中的自控,后者是人际交往中的自控。

  为什么KIPP最喜欢自控力?现在有句流行的话说“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谈不上拼天赋”,其实是有道理的。一个有自控力的人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自控力是比想象力更为基本和行之有效的个人素质,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一步。中国的教育基础比美国好,可能恰恰得益于中国文化中从小就强调自控。(作者万维钢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美国“衡水中学”:穷孩子如何不当考试机器

64.7%受访者直言当下“克莱登大学”多

美国学生选大学看重专业排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