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邮储行长陶礼明祸起50亿非正常贷款 相关亲属或索贿(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莫言

公开信息显示,在2008年10月22日的“湖南省融资合作洽谈会”上,厦蓉高速湖南段的建设资金来源也已解决,以国开行为首的银团给予该路段116.38亿元的贷款授信,项目借款人为湖南高管局直属的融资平台湖南高速开发总公司。

“事实上,除去国家补助的极少部分外,厦蓉高速湖南段近200亿元的项目,自有资金不能少于25%,应该是50亿元,当时湖南高速根本拿不出这笔钱。”知情人士分析。

对此分析,多位高速路局系统人士并不特别意外:高速公路项目集中上马太多,很多项目的自有资本金来源或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解决的。

对于邮储银行在此笔业务中采取的变通方式,银行业界人士表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实现。

但一位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用于补充自有资本金。

据了解,从2008年以来,银行多采用银团贷款参与公路等基建建设,严格的银团贷款操作是由两家和两家以上银行就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原则上由代理行来进行贷后监控。

这样就意味着,邮储银行很难通过银团贷款向湖南高速发放用于补充自有资金的的“问题”贷款向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认为,出现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之一是银行独自向湖南高速发放贷款,而不一定走银团贷款模式。

巧合的是,在2009年年底《中国邮政报》刊发的系列报道“200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雁奖’优秀营销项目展示”中国邮湖南省分行开发高速公路建设流动资金贷款》曾获奖并被广泛宣传。该报道提及:“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在2008年抓住信贷规模控制这一时机,利用银团贷款开始切入高速公路行业。2008年抓该分行与建设银行合作京珠高速间接银团贷款项目成功,开始第一次进入高速公路行业。

该报道还提及:“2009年1月,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经过长达3个月的营销、调研及评审,终于开发了湖南省高速开发总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该笔贷款作为邮储银行第一笔批发类直接贷款业务,为邮储银行当年批发资产业务的发展打响了头炮。

这笔名为“流动性资金贷款”总额为20亿元,为期三年。而巧合的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邮储银行给湖南高速的50亿元“非正常”贷款在2010年完成放款,“第一笔20亿元,后来又追加了30亿元”

针对上述问题,到本报截稿前,记者向湖南高速、湖南交运厅、邮储银行等相关部门求证,均未得到回复。

调查重点:相关亲属索贿?

“邮储银行给湖南高速贷过一笔款,相关负责人亲属索要好处1.9亿元,湖南高速同意。首笔支付1500万元,后改用垄断经营洞(口)新(宁)高速材料的形式。

根据邮储银行的公告,陶礼明此番“协助调查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邮储银行给湖南高速贷过一笔款,相关负责人亲属索要好处1.9亿元,湖南高速同意。首笔支付1500万元,其余改用垄断经营洞(口)新(宁)高速材料的形式。

据悉,是否索贿成为陶礼明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的核心问题。

据资料显示,洞新高速2009年开工,预计2012年年底通车,全长117.9公里,预计投资82.35亿元。

湖南一位高速公路人士告诉记者,80多亿元的总投资中,钢材、水泥、沙石等材料费一般占比两成也就是16亿元,材料供应商按10%利润计算就是1.6亿元,再加上1500万已付现金,总额接近1.9亿元。

该业内人士透露,国内高速公路项目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项目从立项、获批,到公开招投标,再到施工单位征地、分包建设、工程监理、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灰色地带,而材料供应算是最大的一头,委托方(即主管单位)具有绝对话语权”

记者试图查询任何与洞新高速公路施工材料供应相关的招投标信息,但未有收获。

按照知情人士说法,“相关亲属索贿”,亲属为何人?陶礼明是否知情?供出陶礼明的关键人究竟是谁?除已经支付的1500万元之外,余额是否已经支付完毕?最终利益是否由陶礼明获得?中邮集团张志春、邮储营运部陈红平又与陶礼明协助调查有何关联?众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开。本报将对此事跟踪报道。

邮储早已涉足“铁公基”

“利用邮储资金是重点,目前全国邮储资金有3000亿元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接洽,邮储总行明确表示愿意提供100亿~200亿元支持湖南高速公路项目,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利率。

据《湖南高速会议纪要》:在“十一五”期间,湖南高速公路共开工53个项目(其中2008年以来新开工46个项目),完成投资1536亿元。该纪要称,“这种力度,这种进度,在湖南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国范围内也独一无二。

建立多方式的融资渠道,通过“融资建设、打包资本化、再融资建设”的路径以满足湖南高速“大跃进”,是湖南高速近几年的运作模式,然而从2006年开始的宏观调控银根持续紧缩,高速公路的大发展显然面临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冯伟林落马前,就曾频频提及融资的迫切和艰难:“筹融资已成为湖南高速建设的另一个战场,要狠抓创新筹融资工作。

湖南交运厅2008年的一份内部文件有如下表述:拓展融资渠道,“利用邮储资金是重点,目前全国邮储资金有3000亿元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接洽,邮储总行明确表示愿意提供100亿~200亿元支持湖南高速公路项目,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利率。

可见,一直对外宣传立足小微业务的邮储银行,早已深入到大型“铁公基”项目。

而“铁公基”项目投资期限长、所需资金动辄过亿元,这样的大项目非一家银行所能独享,对于刚刚转制为商业化银行才5年、缺乏足够放贷经验的邮储银行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007年,原属于中邮集团的储汇局分离,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首任行长。在其主导下,邮储走向商业化银行道路。

邮储银行华南某省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邮政集团改制分家,邮储银行成立后走什么方向在内部曾经争论很大,最终以陶礼明为首的“进取派”获胜,选择了“铁公基”项目。

该负责人举例说,即使在2011年银行业全面紧缩时期,邮储银行对铁道部的授信依然高达400亿元,而建行授信则仅为200亿元,“在邮储贷款统计中,铁公基项目占比很重,而这一块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由于此前只存不贷,放贷经验缺乏,但钱又多,一般只要别人牵头,邮储银行都会参与银团贷款,湖南省的一些项目的银团贷款,邮储基本上都参与了。”湖南某市银监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