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将重点做好创新去产能等六项工作

  进入2018年下半年以后,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内需增长动力减弱,结构调整阵痛凸显。去年9月份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速回落到6%以下,企业界的焦虑感有所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三季度以后,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内主动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工业增速连续几个月出现放缓趋势。”在1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工业增速是否滑出合理区间”表示,在国内强大市场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便利的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以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下,我国工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首先,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实际运行结果超过预期。辛国斌介绍称,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是6%,而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即使12月份保持低速增长,也可保证完成全年目标。

  此外,部分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例如在投资方面,在企业效益好转、节能环保改造提速以及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等因素的带动下,去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回升到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其次,短期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处在合理空间更重要地是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否正常。辛国斌表示,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些变化有外部因素冲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积极主动的结构性调整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从长期看,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影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在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加快出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些行业和地区的工业产值。但这些企业的出清,也为先进合规的产能腾出了市场空间。再比如,近几年通过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场价格也在逐步回升。去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8.1%,前11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0.2%。

  最后,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期,一些传统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缓,同时,一些新动能正在稳步形成。虽然从短期看,成长中的新动能尚不足以抵消过去一些行业规模下降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积极因素是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有效成果。比如汽车行业,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81万辆和2808万辆,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2%和2.8%。这其中有政策因素的影响,例如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导致部分消费提前被释放。但同时也有增长新亮点,比如,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7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辛国斌强调,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现在的规模后,持续高增长并不现实,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大起大落。我国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将不断释放,随着新的环保标准的实施,老旧车型的淘汰也会加快。从上述因素来看,2019年的汽车产销形势将保持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工业情况来看,在传统制造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8%,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其在整体工业中的比重提高至13.6%。

  尽管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应该看到,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大、韧性足,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各种风险。据介绍,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我国还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可观的“数字红利”。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表明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新的战略定位。辛国斌介绍称,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重点是制定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的实施。三是深化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坚持不懈去产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深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六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重点是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开放政策,促进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